作業系統該選Android 還是iOS?
‧Sogi! 手機王 2011/05/23
你覺得 HTC 比較好還是 iPhone 好?SAMUNG 跟 iPhone 買誰才對?初進大觀園的人滿頭問號?小編也常被周圍的親朋好友追著問。但智慧型手機除了廠牌和外觀表象之外,最重要的還是回歸是否好用?而作業系統才是「成敗關鍵」。
文:小ㄤ
你覺得 HTC 比較好還是 iPhone 好?SAMUNG 跟 iPhone 買誰才對?初進大觀園的人滿頭問號?小編也常被周圍的親朋好友追著問。但智慧型手機除了廠牌和外觀表象之外,最重要的還是回歸是否好用?而作業系統才是「成敗關鍵」。
然而,由於作業系統能夠不斷升級,提供更優異的表現,因此這次小編就特別幫大家簡單來介紹一下,近來兩大作業系統 Android 跟 iOS 有哪些比較明顯的差別?提供給想入手智慧型手機的朋友可以參考一下。(PS:由於小編手頭沒有iPhone可以拿來做示範,所以找了原生 iPod 的來示範。)
【個人化桌面】
Android 系統跟 iOS 系統在智慧型手機上,最明顯就是個人化桌面部分,以 iOS 系統來說直接就是呈現完整排列的功能表,有點類似目錄列表;而 Android 作業系統則根據不同的廠牌,有不同的介面,但主要都會有個桌面設計,且桌面可以依照使用者的習慣放置 Widget 小工具,多了類似封面的功能。
▲iOS 系統的介面主要是以應用程式方格列表排列,沒有主要的首頁桌面。
▲Android 系統由於有許多廠商投入生產,為了要有所區別性也加入許多自家 UI 設計‧所以也操作起來會有比較不一樣的感受。
【音樂播放】
iOS 在音樂播放這一方面主要都是跟 iTune 綁在一塊,必須透過 iTune 才能將音樂同步到行動裝置上,比起來 Android 在這一部分就比較方便,只透過電腦或是藍牙裝置,將音樂傳送到行動裝置裡就能隨時開啟收聽。
▲iOS 系統的音樂播放必須透過 iTunes 來管理。
▲Android 系統則可以直接透過藍牙或是電腦傳輸等,將音樂資料直接傳輸到行動裝置裡播放。
【照相圖片】
跟音樂播放一樣,iOS 的圖片功能同樣必須透過 iTunes 來管理,比起 Android 系統來說便利性少了一點。
▲iOS 系統在拍照時,可以透過 GPS 幫你定位照相的位置,讓你可以依照位置快速找到照片。
▲Android 系統的圖片資料,主要會依照日期來分類。
【Android Market VS App Store】
iOS 系統跟 Android 系統都以有強大的的軟體市集為傲,兩者內容量上主要以 App Store 的軟體種類較多,但在帳號申請或是操作介面以英文為主,英文不好的民眾在剛入手時可能會有點麻煩。Android Market 的軟體也有日漸增加的的趨勢,不過由於 Android 的產品遍佈各家廠商,每家的規格都不近相同,所以也往往發生軟體不支援硬體的問題。
▲iOS 的軟體數量比起 Android 系統多很多,但操作介面主要以英語為主。
▲Android Market 分類主要以應用程式跟遊戲為主,介面主要依據手機選定的語言,同時Android Market會綁定Google帳號。
小編這邊也大概簡單介紹一下有關於 iOS 跟 Android 系統特性,來讓大家參考一下。另外,整理了網路上許多玩家對於 iOS 及 Android 的分析。
iOS 特性 Android 特性
無個人化桌面,直接以軟體 App 呈現。 依據不同的廠商,搭載不同的獨家UI設計。
音樂、圖片等多媒體資料必須透過 iTunes 來同步,影片需要轉檔才能讀取。 資料管理開放,不需經過特定軟體存取。另外,根據不同廠商所推出的產品,會搭配自家的資料管理軟體。
App Store 軟體數量龐大。 Android Market 的軟體數量不及 App Store 多,且由於產品數量較多,規格參差不齊,容易有硬體不支援軟體的問題。
有些操作介面還是以英文為主。 舊產品升級機率較低。
瀏覽器不支援 Flash、Java。 整合 Google 服務。
舊產品支援升級到新版本系統的機率高。
蘋果手機限定,價格高昂。
▲網路上也有許多網友互相比較 Android 跟 iOS 系統的差別。
▲Mobile 01 上的網友 Linsivvi 也 表示 Android 系統雖然開放,但過多的廠商讓產品線相當四分五裂,反觀 iOS 的封閉平台在開發上更有一制性。(圖片畫面擷取自 Mobile 01)
▲PTT 上的網友也認真的比較了 iOS 及 Android 的的優缺點。(小編覺得這人超認真)
▲PTT 網友 TKforce 也提出 iOS 跟 Android,在手機操作上的差異。
看完以上的整理報導後,有沒有對於 iOS 跟 Android 的差別有了些許的概念,下次在挑選智慧型手機時,不妨可以先研究一下你的需求功能,跟你想選擇的手機是否有所衝突,才不會到時購機後,才發現有上當的感受。
2011年5月23日 星期一
2011年5月13日 星期五
夾殺Apple!Android與Chrome的夢幻組合
撰文者:劉翰謙發表日期:2011/05/12
這兩天網路圈最大的盛會─Google I/O 2011,應該是每個網路人注目的焦點,Android是第一天的主角(美西時間5/11),而第二天(美西時間5/11)則是屬於有一陣子沒消息的Chrome OS,從二者各佔一天的Google I/O時間,可以看出它們在Google心目中的地位,而實際上,Google也藉此揭露了其對網路,乃至科技未來的驚人布局藍圖。
Android anywhere
Android是目前全球最大的智慧型手機系統,未來也被預期為Apple在iPad平板市場上的主要競爭OS,但直到這屆的I/O大會前,沒有太多人知道,原來Google對Android的期望遠不只此─我說的是Android Open Accessory硬體底層介面的配合設計,和Android@Home通訊控制協定的整合統一,這二個剛宣布的計劃,以後都有機會看到Android的小綠人標誌,你才知道,原來不只互聯網,Google連「物聯網」都想統治,讓你不僅「想」帶Android到任何地方,更要你任何地方都「該」帶Android。
Chrome everywhere
在本屆I/O上發表的Chromebook,號稱「全新品種電腦」(a new kind of computer),其以Google自家的Chrome瀏覽器為架構的雲端作業系統,使用者能以最短的時間開機、操作最簡潔的介面,享有最普遍的電腦功能,以及最持久的電力,同時能在所有安裝了Chrome OS的裝置上進行無縫的工作經驗,不必再擔心檔案的遺失,不用再等每次版本的更新,一切都是即時無感,而且同時保證,提供最完善的資料安全,這樣的NB,只需付出不到最新低階iPad的價錢即可擁有,如果你還嫌太貴,每月20美金的學生價,商業用則是28美金/月的出租方案,包含硬體與上網服務,起碼目前1億6千萬的Chrome瀏覽器使用者,會有一些有興趣吧。
上打Apple 下踢Microsoft
Google是一間「夢想公司」,很多產品或計劃都很天馬行空,檯面上的明星如Android、Chrome固然炙手可熱,無疾而終、黯淡收場的例子也是不少,但無論其給人的企業印象為何,Android與Chrome的未來計畫可不僅是有利可圖而發表,其背後的策略考量可是紮紮實實的殺陣。
iOS產品的優勢,跟Apple所有自家產品一樣,來自於一條鞭的管控制度,從硬體打造、軟體設計、行銷服務全都一把抓,而這樣的做法,導致其無法與其他非Apple製造的硬體,建立與Android一樣的合作關係,最壞的結果,Apple甚至可能必須要反過來屈服於Android統一的「物聯網」之下─因為它也是「終端」之一。
Chrome OS則是以低價的作業系統(free)+低價的硬體(小筆電價位),以及不差的效能+雲端技術,來削弱已經顯得過時的Windows,還有正在成長但仍屬小眾的Mac使用群,甚至還祭出「租用」的新概念,以增加消費者使用的機會來取得收入,而不是只靠銷售數量來保證營收,另外,即使對現有OS的影響不明顯,一台Chromebook的成本絕對遠較Macbook,或Windows系統的Notebook來的低,對毛利率如此低的筆電OEM業者,絕對是具有吸引力去嘗試的條件。
內憂
不過,現實總是不盡理想,首先,儘管Google自認對Android和Chrome Os做了很好的定位分野,但眾多的合作夥伴是會照遊戲規則來玩,還是重演Android各自為政的亂象,就是許多人存疑之處。
其次,Android和Chrome兩兄弟現在雖然畫好責任分區,但如果各位有印象的話,現在的情況可不是Google當初的完美劇本─本來Chrome是有平板設計,但google已經推出Honeycomb平板專用的Android,Chrome平板只好無疾而終,至於創辦人Sergey Brin曾表示,未來不排除將兩者合而為一的事則顯然是「個人意見」,而行動市場未來的發展,肯定會壓縮到現存PC(包含NB)的環境,也令Google這種「兩頭燒」的作法難以理解。
最後,Chrome OS的確代表著美好的未來─因為它根本就不適合現在。儘管對企業體或大型組織,其便利性與低成本確實很誘人,但要全體汰換不僅有執行面的困難,使用者習慣的改變更非一蹴可幾的事,另外,從個人用戶來說,現在的Wi-Fi等無線環境並未達到「無縫」的標準,若是3G網路的話,撇開頻寬跟品質的問題,Google提供的前100MB傳輸量免費,每月20美元/GB的價位,傳一些較小的文字檔案或許堪用,若是稍微大一點的影音檔,似乎不算便宜,而不能上網的Chromebook,就像某知名科技部落格說的,只是個附螢幕的鍵盤─所有的應用都是基於瀏覽器,沒網路,沒轍,有鑒於此,Google也跟Chromebook一起宣佈了Google mail、文件、行事曆得離線版本,只是Google,這樣不是繞了一圈,又回到原點嗎?
來源:CrunchGear、Wired
撰文者:劉翰謙發表日期:2011/05/12
這兩天網路圈最大的盛會─Google I/O 2011,應該是每個網路人注目的焦點,Android是第一天的主角(美西時間5/11),而第二天(美西時間5/11)則是屬於有一陣子沒消息的Chrome OS,從二者各佔一天的Google I/O時間,可以看出它們在Google心目中的地位,而實際上,Google也藉此揭露了其對網路,乃至科技未來的驚人布局藍圖。
Android anywhere
Android是目前全球最大的智慧型手機系統,未來也被預期為Apple在iPad平板市場上的主要競爭OS,但直到這屆的I/O大會前,沒有太多人知道,原來Google對Android的期望遠不只此─我說的是Android Open Accessory硬體底層介面的配合設計,和Android@Home通訊控制協定的整合統一,這二個剛宣布的計劃,以後都有機會看到Android的小綠人標誌,你才知道,原來不只互聯網,Google連「物聯網」都想統治,讓你不僅「想」帶Android到任何地方,更要你任何地方都「該」帶Android。
Chrome everywhere
在本屆I/O上發表的Chromebook,號稱「全新品種電腦」(a new kind of computer),其以Google自家的Chrome瀏覽器為架構的雲端作業系統,使用者能以最短的時間開機、操作最簡潔的介面,享有最普遍的電腦功能,以及最持久的電力,同時能在所有安裝了Chrome OS的裝置上進行無縫的工作經驗,不必再擔心檔案的遺失,不用再等每次版本的更新,一切都是即時無感,而且同時保證,提供最完善的資料安全,這樣的NB,只需付出不到最新低階iPad的價錢即可擁有,如果你還嫌太貴,每月20美金的學生價,商業用則是28美金/月的出租方案,包含硬體與上網服務,起碼目前1億6千萬的Chrome瀏覽器使用者,會有一些有興趣吧。
上打Apple 下踢Microsoft
Google是一間「夢想公司」,很多產品或計劃都很天馬行空,檯面上的明星如Android、Chrome固然炙手可熱,無疾而終、黯淡收場的例子也是不少,但無論其給人的企業印象為何,Android與Chrome的未來計畫可不僅是有利可圖而發表,其背後的策略考量可是紮紮實實的殺陣。
iOS產品的優勢,跟Apple所有自家產品一樣,來自於一條鞭的管控制度,從硬體打造、軟體設計、行銷服務全都一把抓,而這樣的做法,導致其無法與其他非Apple製造的硬體,建立與Android一樣的合作關係,最壞的結果,Apple甚至可能必須要反過來屈服於Android統一的「物聯網」之下─因為它也是「終端」之一。
Chrome OS則是以低價的作業系統(free)+低價的硬體(小筆電價位),以及不差的效能+雲端技術,來削弱已經顯得過時的Windows,還有正在成長但仍屬小眾的Mac使用群,甚至還祭出「租用」的新概念,以增加消費者使用的機會來取得收入,而不是只靠銷售數量來保證營收,另外,即使對現有OS的影響不明顯,一台Chromebook的成本絕對遠較Macbook,或Windows系統的Notebook來的低,對毛利率如此低的筆電OEM業者,絕對是具有吸引力去嘗試的條件。
內憂
不過,現實總是不盡理想,首先,儘管Google自認對Android和Chrome Os做了很好的定位分野,但眾多的合作夥伴是會照遊戲規則來玩,還是重演Android各自為政的亂象,就是許多人存疑之處。
其次,Android和Chrome兩兄弟現在雖然畫好責任分區,但如果各位有印象的話,現在的情況可不是Google當初的完美劇本─本來Chrome是有平板設計,但google已經推出Honeycomb平板專用的Android,Chrome平板只好無疾而終,至於創辦人Sergey Brin曾表示,未來不排除將兩者合而為一的事則顯然是「個人意見」,而行動市場未來的發展,肯定會壓縮到現存PC(包含NB)的環境,也令Google這種「兩頭燒」的作法難以理解。
最後,Chrome OS的確代表著美好的未來─因為它根本就不適合現在。儘管對企業體或大型組織,其便利性與低成本確實很誘人,但要全體汰換不僅有執行面的困難,使用者習慣的改變更非一蹴可幾的事,另外,從個人用戶來說,現在的Wi-Fi等無線環境並未達到「無縫」的標準,若是3G網路的話,撇開頻寬跟品質的問題,Google提供的前100MB傳輸量免費,每月20美元/GB的價位,傳一些較小的文字檔案或許堪用,若是稍微大一點的影音檔,似乎不算便宜,而不能上網的Chromebook,就像某知名科技部落格說的,只是個附螢幕的鍵盤─所有的應用都是基於瀏覽器,沒網路,沒轍,有鑒於此,Google也跟Chromebook一起宣佈了Google mail、文件、行事曆得離線版本,只是Google,這樣不是繞了一圈,又回到原點嗎?
來源:CrunchGear、Wired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