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月24日 星期二

別以為用 Android 很爽!大家在 Google 下都是赤身露體 發表者: Andrew Wong 於 一月 24, 2012 – 8:01 上午29 個回應 上回筆者提到蘋果和谷歌手機的生態圈是截然不同,主要原因是它們的經營模式。其實自 Steve Jobs 進入蘋果後,若大家仍記憶猶新的話,他第一樣就是將 Mac Clone 業務閉門大吉,所以蘋果的經營策略是不作軟體和硬體 OEM 授權;相反谷歌是透過免費授權 Android 給各大手機公司進入市場。 不少網民有一種觀念,認為 Android 手機及其系統佔有率不斷上升,但若你計算因為被貪新忘舊而被棄養的孤兒機,真實的 Android 佔有率未必如閣下想像得那麼高! 微軟是靠授權軟體賺取利潤,Android 授權幾近免費,那 Google 靠吃什麼來維生?為什麼它那麼心急不惜成本擴張 Android 版圖?答案就是擴張它的廣告業務,它真正的客戶是廣告客戶,閣下持有的手持裝置只是它散佈和收集訊息的一個渠道! Android 真正的心臟地帶 ﹣Google Account 地產霸權不足怕!其實最怕的是網路霸權!若你有留意初次啟動 Android 手機的話,它第一樣要你做的就是申請一個 Google 帳戶,基本登記後如你要刪除,必須重新還原至出廠模式才可更改帳號。這個 Google 帳戶是谷歌一切業務的核心重點。通過這帳戶它會搜集你的一切數據和網上行為! 別忘記你是赤身露體在他們面前 1. 若你有使用 Google 的雲服務,在它提供的 Google Plus 和你的帳戶預設模式下會自動將你手機的相片上載至 Picasa相冊,除非你自行關閉!當筆者發現它會自動將相片上載 Picasa 後其實筆者頗為震驚!幸好不是私人慾照,同事幸好相冊預設(希望)不是分享出來,否則你私生活要公諸同好,沒有任何私隱可言。筆者有時候陰謀論地想,為何要將用家的相片和資料上傳至 Google Cloud,資料一旦仍在手機仍然是你的,但上傳到 Google Cloud 就未必再是屬於你的財產了! 2. Google 背後的 AI 智能是超乎筆者想像。筆者曾經有一個 Google 帳戶相信被列入黑名單之列,後來筆者改用另一個 Google 帳戶希望繼續使用服務,但被它的 AI 智能發現,將筆者的服務終止!其實這種 AI 最早的發明家是 eBay,我認識一些 eBay 老手(超級賣家),都有從黑市買 eBay 帳戶的習慣,而他們為了避開 eBay 檢查,在不同帳戶上網都需要不同的 IP 和電腦硬體,絕不能用幾個黑市帳戶於同一台電腦登入,否則閣下手上的帳戶會隨時被炒家!Google 背後的 AI 也有類似能力,不會因為你有多個帳戶而查不到你身份,它都會視你是同一個人! 3. Google 的 AI 是具有邏輯思維的。若同一時間內你的 Google 帳戶於全球不同地區登入,基於安全理由,Google 會即時跟你作出警示,例如筆者就曾於15分鐘內在香港台灣美國同時出現而收到 Google 保安警示。筆者是想告訴你 Google 在密切“關心”你的行蹤,這種 Geo Location 的追蹤可以經過閣下的 WiFi登入、手機訊號發射站的改變及 GPS 定位來追蹤。追蹤背後是要了解你的行為,推送其適合的客戶資訊給你(不論你願意與否)。 4. 曾經做過一個實驗,筆者跟同事說,你先登入 Google 帳戶,嘗試在 Google 找一個關鍵字,同樣筆者用那關鍵字查找,我們大家得出來的結果是不同的,因為 Google 會先了解你日常的上網行為,無論你瀏覽過什麼網頁,用過什麼關鍵字搜尋它都會記錄下來,基本上閣下是無私隱可言。不信?閣下先在電腦登入 Google Account,先後輸入十個字的片語,然後在 Android 手機的 Google Search 一句片語,你會見到 Google Search 很“醒目” 地會將你過去十次輸入的片語顯示出來(即代表你所信任,所關心的話題,Google 密切留意) 它會是新的間諜工具嗎? 筆者曾經跟同事說過,國家領導、政客和司長級官員不宜用任何蘋果和谷歌智能手機。或者大家曾留意過新聞,閣下在地圖中的 GPS 位置資料是有極大可能傳送到蘋果和谷歌裡,通過這些 Geo Location 資料,Google 和蘋果可以追蹤閣下的位置,大家曾記得去年 iPhone 4 的原型機,蘋果的工程師在酒吧失掉後,蘋果聯同警方透過定位追蹤快速追蹤盜取者成功尋回嗎? 其實通過該類智能手機,很容易被背後廠商了解你的網上活動。你有想過如果國家領導人拿著一台Android手機,而對家又知道你的帳戶,其實背後廠商可以了解你在網上查過什麼關鍵字、最常瀏覽的網站,到過那些地方都可以被記錄嗎?甚至透過 GPS 給你衛星導航轟炸。 如果我是 Google,筆者追蹤特首或司長級官員搜集情報可以是這樣的。首先透過 Google 的地址資料,檢查常在政府總部“出沒”的 Google 帳戶,若能透過 GPS 定位目標人物的辦公室就更好吧,然後再檢查手機的路線行蹤,然後再核實帳戶的出入地點與關鍵人物的經常出入活動做對照,這樣其實可以快速鎖定人物所使用帳號!一旦確認後,其實很容易追蹤目標人物的網上行為和個人私隱!實在一點也不難! 奉勸大家留心網上私隱,不要過份“曝露”。 Andrew Wong 前科技雜誌主編,從事媒體工作愈 15 年,現職免費商業科技及品牌雜誌 – 商智謀略(BQJournal),雜誌可於 issuu.com/bqjournal 免費閱讀。作者專門評論及預測將冒起的新興經濟

2011年9月14日 星期三

英特爾伙Google拓智能手機
料明年上半年推出
國際金融
英特爾(Intel)周二在其周年開發商會議上宣布與Google合作,開發預料於明年上半年推出、使用英特爾微處理器的Android手機,顯示這家個人電腦晶片製造商正進軍欣欣向榮的智能手機市場。

兩家公司將合作把適合英特爾凌動(Atom)處理器使用的新版Android流動作業系統改善,期望加快開發,讓未來配備英特爾微處理器的智能手機推出市場的時機更早來臨。

此舉能使英特爾快速擴展至手機和觸控式平板電腦市場,讓其在個人電腦(PC)銷售放緩之際,不再太依賴強項PC市場。

微軟使用對手ARM晶片

此外,英特爾與微軟的長期合作關係變得不穩固,亦使英特爾盈利受到更大壓力,急需尋求新夥伴。微軟的視窗作業系統將繼續使用英特爾的晶片,但微軟周一在南加州一個會議上展示新的視窗版本Windows 8時,首次使用英國公司ARM設計的晶片。

英特爾進軍手機方面,曾倚重諾基亞,但後者早前突然改用微軟的手機視窗作業系統。

英特爾現在與手機軟件界龍頭Google結盟,Google的Android市佔率最高,超越蘋果的iOS,以及微軟和Research in Motion的軟件,而且近期收購了手機商摩托羅拉。

時下不少智能手機使用來自得州儀器(Texas Instruments)和三星的晶片,他們的晶片主要獲得ARM的技術授權,被認為較英特爾的更具能源效益。

英特爾行政總裁奧特里尼(Paul Otellini)表示,智能手機市場還處於起步階段,大家看到Android如何快速搶佔蘋果的市佔率,所以所有好的產品配上好的平台仍能在業內有很大影響。

盼ultrabook助銷售

Android技術上現已能夠支援英特爾晶片,但兩家公司新的結盟關係,使製造商更容易推出配備英特爾晶片的Android手機。

目前,手機商可決定是否製造支援英特爾晶片的Android手機,而新版Android將一開始便兼容英特爾的晶片,並且將被優化以利用英特爾的科技。

與此同時,英特爾期望透過推出介乎手提電腦與平板電腦之間的薄身電腦ultrabook,以保持PC的穩定銷售,發揮其PC晶片的優勢。

信報

2011年6月11日 星期六

蘋果云服務: 抄襲 Android打補丁?
鉅亨網新聞中心 (來源:財匯資訊,摘自:第一財經日報) 2011-06-09 10:56:02 網友評論 0 條 我來說兩句    Blog談新聞 上則  下則
Ads by Google
Enterprise Management ECMLaserfiche.com.hk
Laserfiche - Enterprise ContentManagement for Companies. See more!
6月7日凌晨揭幕的2011年蘋果全球開發者大會,似乎缺乏新意。因為喬布斯沒有像過去那樣拿著創新的終端炫耀。

但是,喬布斯親自現身的場合,大概有深意。當天,他首度公布了蘋果iCloud計劃,即蘋果云計劃。


“如果說硬件是產品的大腦和筋骨,那么軟件是產品的靈魂。”喬布斯說,“iCloud可將你的內容存儲在云端,并推送至你的所有設備,甚至不用把設備從口袋里掏出來。”

獨立IT評論人王斌對《第一財經日報》說,蘋果云服務像是模仿谷歌Android的創新,它大概是在完善自身生態體系彌補缺憾。

喬布斯“打補丁”?

王斌認為,蘋果的創新可能已達一個瓶頸期。蘋果的強盛得益於iPhone,它以近似傻瓜式的操作模式俘獲了大批粉絲,改變了過去智能手機的使用障礙。

但在功能、市場份額和價格等方面,谷歌移動終端卻對蘋果構成巨大挑戰。HTC、三星正借開放系統蠶食其地盤,谷歌也在雕刻Android新版本。如果蘋果再不加緊完善服務體系,很可能遭受更大沖擊。

蘋果iCloud云服務模式大概正是一種應對策略。使用它,蘋果多種終端用戶可共享一種設備購買的服務。蘋果后臺得以集中,強化了垂直整合模式。

創新工場點心智能操作系統COO黃莊對本報表示,這是一種蘋果新的集成。過去多年,蘋果產品功能并非其首創,但它總能做到最佳集成。

他認為云服務也是蘋果對於谷歌體系的模仿,如此可以增強用戶的忠誠度和黏性。而此前蘋果在云計算方面有所欠缺,這一次算是追趕、修補。

喬布斯會認同這種簡單的“打補丁”行動嗎?這可是蘋果以新的概念首度包裝公布的云服務構想。他一直在顛覆著傳統的PC與智能手機業。

美國投資銀行PiperJaffray分析師吉恩·蒙斯特(GeneMunster)稱,蘋果推出的各種聯網服務只能使用在該公司的移動設備上,導致用戶更多地維持在一種生態系統中,從而可令用戶購買多種蘋果設備。

“iCloud會令PC將被降級為普通設備,我們會令人們的數字生活中心轉移到云端。”喬布斯說。前蘋果工程師史蒂夫·帕爾曼(StevePerlman)更是指出,PC是云革命中最易受傷的部分,蘋果深諳此道。

落地難度

iCloud是抄襲還是顛覆,最終還要市場說話。但可以肯定的是,蘋果云服務短期不太可能像iPhone一樣風靡全球。

UC優視產品總裁何小鵬指出,蘋果云服務在短期內對中國移動互聯網市場影響可能很小。因為云服務對數據流量要求高,而中國3G網絡和3G用戶的普及程度相比美國等發達國家,還很欠缺。目前,中國市場絕大部分用戶仍使用2G和2.5G手機。

他透露,UC曾經也想推出類似的云服務,產品功能開發并無難度,但國內網絡現狀和手機用戶結構迫使他放棄了。

黃莊解釋說,3G網覆蓋度和數據流量的資費的不同,可能會增加蘋果云服務在中國和東南亞等地的落地難度,這些區域資費很高。

艾媒咨詢張毅也表示,蘋果云服務是提前將手機與云計算應用相結合,同時可以將蘋果封閉的商業模式和生態體系發揮到淋漓盡致。更為重要的是,云服務將降低蘋果開發者的進入門檻。

因為,過去蘋果開發者不僅要開發應用,如果要收費激活,還需要自己單設服務器,但有了蘋果云服務,這一問題將不復存在。

“云服務給開發者帶來的機會更多,讓消費者的操作也更簡單。”蘋果應用開發商廣州順科CEO吳曉丹表示,蘋果許多終端用戶界面雖不同,但開發者編寫的、用於與云計算系統互動的代碼都一樣,用戶跨平臺使用時體驗更好。蘋果云服務看起來是在抄襲Android,但無論對Android陣營還是蘋果來說,云計算拼的就是應用,看誰先落地。

 

2011年5月23日 星期一

作業系統該選Android 還是iOS?

‧Sogi! 手機王 2011/05/23
你覺得 HTC 比較好還是 iPhone 好?SAMUNG 跟 iPhone 買誰才對?初進大觀園的人滿頭問號?小編也常被周圍的親朋好友追著問。但智慧型手機除了廠牌和外觀表象之外,最重要的還是回歸是否好用?而作業系統才是「成敗關鍵」。


文:小ㄤ
你覺得 HTC 比較好還是 iPhone 好?SAMUNG 跟 iPhone 買誰才對?初進大觀園的人滿頭問號?小編也常被周圍的親朋好友追著問。但智慧型手機除了廠牌和外觀表象之外,最重要的還是回歸是否好用?而作業系統才是「成敗關鍵」。



然而,由於作業系統能夠不斷升級,提供更優異的表現,因此這次小編就特別幫大家簡單來介紹一下,近來兩大作業系統 Android 跟 iOS 有哪些比較明顯的差別?提供給想入手智慧型手機的朋友可以參考一下。(PS:由於小編手頭沒有iPhone可以拿來做示範,所以找了原生 iPod 的來示範。)

【個人化桌面】

Android 系統跟 iOS 系統在智慧型手機上,最明顯就是個人化桌面部分,以 iOS 系統來說直接就是呈現完整排列的功能表,有點類似目錄列表;而 Android 作業系統則根據不同的廠牌,有不同的介面,但主要都會有個桌面設計,且桌面可以依照使用者的習慣放置 Widget 小工具,多了類似封面的功能。


▲iOS 系統的介面主要是以應用程式方格列表排列,沒有主要的首頁桌面。




▲Android 系統由於有許多廠商投入生產,為了要有所區別性也加入許多自家 UI 設計‧所以也操作起來會有比較不一樣的感受。

【音樂播放】

iOS 在音樂播放這一方面主要都是跟 iTune 綁在一塊,必須透過 iTune 才能將音樂同步到行動裝置上,比起來 Android 在這一部分就比較方便,只透過電腦或是藍牙裝置,將音樂傳送到行動裝置裡就能隨時開啟收聽。



▲iOS 系統的音樂播放必須透過 iTunes 來管理。



▲Android 系統則可以直接透過藍牙或是電腦傳輸等,將音樂資料直接傳輸到行動裝置裡播放。

【照相圖片】

跟音樂播放一樣,iOS 的圖片功能同樣必須透過 iTunes 來管理,比起 Android 系統來說便利性少了一點。


▲iOS 系統在拍照時,可以透過 GPS 幫你定位照相的位置,讓你可以依照位置快速找到照片。



▲Android 系統的圖片資料,主要會依照日期來分類。

【Android Market VS App Store】

iOS 系統跟 Android 系統都以有強大的的軟體市集為傲,兩者內容量上主要以 App Store 的軟體種類較多,但在帳號申請或是操作介面以英文為主,英文不好的民眾在剛入手時可能會有點麻煩。Android Market 的軟體也有日漸增加的的趨勢,不過由於 Android 的產品遍佈各家廠商,每家的規格都不近相同,所以也往往發生軟體不支援硬體的問題。



▲iOS 的軟體數量比起 Android 系統多很多,但操作介面主要以英語為主。




▲Android Market 分類主要以應用程式跟遊戲為主,介面主要依據手機選定的語言,同時Android Market會綁定Google帳號。

小編這邊也大概簡單介紹一下有關於 iOS 跟 Android 系統特性,來讓大家參考一下。另外,整理了網路上許多玩家對於 iOS 及 Android 的分析。


iOS 特性 Android 特性
無個人化桌面,直接以軟體 App 呈現。 依據不同的廠商,搭載不同的獨家UI設計。
音樂、圖片等多媒體資料必須透過 iTunes 來同步,影片需要轉檔才能讀取。 資料管理開放,不需經過特定軟體存取。另外,根據不同廠商所推出的產品,會搭配自家的資料管理軟體。
App Store 軟體數量龐大。 Android Market 的軟體數量不及 App Store 多,且由於產品數量較多,規格參差不齊,容易有硬體不支援軟體的問題。
有些操作介面還是以英文為主。 舊產品升級機率較低。
瀏覽器不支援 Flash、Java。 整合 Google 服務。
舊產品支援升級到新版本系統的機率高。
蘋果手機限定,價格高昂。


▲網路上也有許多網友互相比較 Android 跟 iOS 系統的差別。


▲Mobile 01 上的網友 Linsivvi 也 表示 Android 系統雖然開放,但過多的廠商讓產品線相當四分五裂,反觀 iOS 的封閉平台在開發上更有一制性。(圖片畫面擷取自 Mobile 01)


▲PTT 上的網友也認真的比較了 iOS 及 Android 的的優缺點。(小編覺得這人超認真)


▲PTT 網友 TKforce 也提出 iOS 跟 Android,在手機操作上的差異。

看完以上的整理報導後,有沒有對於 iOS 跟 Android 的差別有了些許的概念,下次在挑選智慧型手機時,不妨可以先研究一下你的需求功能,跟你想選擇的手機是否有所衝突,才不會到時購機後,才發現有上當的感受。

2011年5月13日 星期五

夾殺Apple!Android與Chrome的夢幻組合
撰文者:劉翰謙發表日期:2011/05/12
這兩天網路圈最大的盛會─Google I/O 2011,應該是每個網路人注目的焦點,Android是第一天的主角(美西時間5/11),而第二天(美西時間5/11)則是屬於有一陣子沒消息的Chrome OS,從二者各佔一天的Google I/O時間,可以看出它們在Google心目中的地位,而實際上,Google也藉此揭露了其對網路,乃至科技未來的驚人布局藍圖。

Android anywhere

Android是目前全球最大的智慧型手機系統,未來也被預期為Apple在iPad平板市場上的主要競爭OS,但直到這屆的I/O大會前,沒有太多人知道,原來Google對Android的期望遠不只此─我說的是Android Open Accessory硬體底層介面的配合設計,和Android@Home通訊控制協定的整合統一,這二個剛宣布的計劃,以後都有機會看到Android的小綠人標誌,你才知道,原來不只互聯網,Google連「物聯網」都想統治,讓你不僅「想」帶Android到任何地方,更要你任何地方都「該」帶Android。

Chrome everywhere

在本屆I/O上發表的Chromebook,號稱「全新品種電腦」(a new kind of computer),其以Google自家的Chrome瀏覽器為架構的雲端作業系統,使用者能以最短的時間開機、操作最簡潔的介面,享有最普遍的電腦功能,以及最持久的電力,同時能在所有安裝了Chrome OS的裝置上進行無縫的工作經驗,不必再擔心檔案的遺失,不用再等每次版本的更新,一切都是即時無感,而且同時保證,提供最完善的資料安全,這樣的NB,只需付出不到最新低階iPad的價錢即可擁有,如果你還嫌太貴,每月20美金的學生價,商業用則是28美金/月的出租方案,包含硬體與上網服務,起碼目前1億6千萬的Chrome瀏覽器使用者,會有一些有興趣吧。

上打Apple 下踢Microsoft

Google是一間「夢想公司」,很多產品或計劃都很天馬行空,檯面上的明星如Android、Chrome固然炙手可熱,無疾而終、黯淡收場的例子也是不少,但無論其給人的企業印象為何,Android與Chrome的未來計畫可不僅是有利可圖而發表,其背後的策略考量可是紮紮實實的殺陣。

iOS產品的優勢,跟Apple所有自家產品一樣,來自於一條鞭的管控制度,從硬體打造、軟體設計、行銷服務全都一把抓,而這樣的做法,導致其無法與其他非Apple製造的硬體,建立與Android一樣的合作關係,最壞的結果,Apple甚至可能必須要反過來屈服於Android統一的「物聯網」之下─因為它也是「終端」之一。

Chrome OS則是以低價的作業系統(free)+低價的硬體(小筆電價位),以及不差的效能+雲端技術,來削弱已經顯得過時的Windows,還有正在成長但仍屬小眾的Mac使用群,甚至還祭出「租用」的新概念,以增加消費者使用的機會來取得收入,而不是只靠銷售數量來保證營收,另外,即使對現有OS的影響不明顯,一台Chromebook的成本絕對遠較Macbook,或Windows系統的Notebook來的低,對毛利率如此低的筆電OEM業者,絕對是具有吸引力去嘗試的條件。

內憂

不過,現實總是不盡理想,首先,儘管Google自認對Android和Chrome Os做了很好的定位分野,但眾多的合作夥伴是會照遊戲規則來玩,還是重演Android各自為政的亂象,就是許多人存疑之處。

其次,Android和Chrome兩兄弟現在雖然畫好責任分區,但如果各位有印象的話,現在的情況可不是Google當初的完美劇本─本來Chrome是有平板設計,但google已經推出Honeycomb平板專用的Android,Chrome平板只好無疾而終,至於創辦人Sergey Brin曾表示,未來不排除將兩者合而為一的事則顯然是「個人意見」,而行動市場未來的發展,肯定會壓縮到現存PC(包含NB)的環境,也令Google這種「兩頭燒」的作法難以理解。

最後,Chrome OS的確代表著美好的未來─因為它根本就不適合現在。儘管對企業體或大型組織,其便利性與低成本確實很誘人,但要全體汰換不僅有執行面的困難,使用者習慣的改變更非一蹴可幾的事,另外,從個人用戶來說,現在的Wi-Fi等無線環境並未達到「無縫」的標準,若是3G網路的話,撇開頻寬跟品質的問題,Google提供的前100MB傳輸量免費,每月20美元/GB的價位,傳一些較小的文字檔案或許堪用,若是稍微大一點的影音檔,似乎不算便宜,而不能上網的Chromebook,就像某知名科技部落格說的,只是個附螢幕的鍵盤─所有的應用都是基於瀏覽器,沒網路,沒轍,有鑒於此,Google也跟Chromebook一起宣佈了Google mail、文件、行事曆得離線版本,只是Google,這樣不是繞了一圈,又回到原點嗎?

來源:CrunchGear、Wired

2011年4月27日 星期三

[全文]
新力推兩板腦撼iPad
國際金融
新力宣布推出平板電腦,希望可在目前由蘋果iPad主導的板腦市場中奪得第二把交椅。

新力的板腦代號為S1和S2,黑色機身,操作系統為Google的Android 3.0,預期今年秋季開始發售,成為新力自1994年推出PlayStation遊戲機以來最重要的新產品。

S1配備9.4吋屏幕,流線型設計機身方便長時間使用,S2則採用貝殼式設計,配有兩個5.5吋屏幕。

新力消費者產品及服務部門副總裁鈴木國正昨天表示,新力的板腦將是首個可兼容PlayStation遊戲的平板電腦,加上S1的非傳統設計,希望可在眾多板腦中突圍而出。

新力沒提到新產品價格,但預料會與iPad相若,以保持競爭力。iPad基本售價為499美元,價格視乎型號而增加。

不過,價格並非全部。Research in Motion上周推出的板腦價格與iPad相近,但仍未贏取用家青睞。

iPad現時最強對手是三星的Galaxy Tab,而LG和HTC也積極推出以Android操作系統為基礎的板腦。

研究公司Gartner預測,板腦的銷售將在2011年至2015年間上升三倍,至2.94億部左右。

信報

2011年4月13日 星期三

谷歌正改變手機市場
04月13日 星期三 15:41 更新電郵 列印
share
字體    

谷歌公司最知名的產品可能要數它的搜索引擎了(有許多人把谷歌的搜索頁面作為瀏覽器主頁),但實際上該公司還有大量其它項目一直在進行。Android已經成長成為了其中最大的一個,它可以被制造商免費獲取,並在移動電話、平板電腦、機頂盒(比如,有線電視或衛星電視上用的)以及其它裝置中使用。

Android的核心技術是谷歌公司早在2005年收購另一家公司時買來的,該公司的共同創始人安迪• 魯賓(Andy Rubin)現在是谷歌公司高級副總裁,同時兼任整個項目的負責人。盡管有傳言表示谷歌公司這家搜索界巨頭正在規劃號稱「谷歌手機」的戰略,事實上谷歌公司的野心可能更大:他們要設計支持低端手機和高端手機,以及其他各種電子方式的整套平臺,供所有人使用。谷歌公司的埃裏克• 施密特表示:「今天的發布比過去幾周來媒體一直在猜測的任何單一的『谷歌手機』更具雄心。我們的願景是建立最強大的平臺,向數千款不同型號的手機展示我們的強大。」

谷歌公司的說法是,通過建立標準化的核心平臺,手機可以被更快地創造,這樣制造商可以對軟件打補丁關註更少,那麽他們的手機就更便宜,消費者就能享受到更好的性價比。同時,那些開發應用程序的人群也可以向更多目標用戶展示其軟件(應用可以通過Android市場發布,相當於iPhone的應用商店)。

那麽,誰會參與進來呢?

谷歌公司不是在單幹,他們需要制造商(以及給他們提供手機零部件的供應商)的積極響應。最終的結果是形成開放手機聯盟(OHA),這是一個包括制造商,運營商,軟件供應商,零部件供應商的多家公司組成的聯盟。目前,摩托羅拉,HTC,三星和索尼愛立信已經加入了OHA,它們可能是最知名的手機制造商了。同時,網絡運營商像Sprint,Vodafone以及T-Mobile也都參與進來了。雖然他們已經集體同意幫助推動Android並促進它的采納程度,但他們還並不認為在軟件上修補定制太多會破壞Android的一致性,盡管Android確實被認為是「開放」的。

「開放」意味著什麽?

「開放」或者「開源」意味著任何感興趣的人都可以訪問Android的底層軟件來看看。如果你是制造商,那意味著你不必為了在你的小工具中使用Android而需要征得谷歌公司的同意(或者實際上是向谷歌公司付費),你不必為了運行你的應用程序而付費。谷歌公司的工程師們對每次的Android更新負責,但是他們會把來自制造商和其他各方的有價值的公共意見更新到官方版本中,這一切都會有文檔記錄並(最終)在線發布,所有人都能看到。這樣一來,Android就明顯不同於目前流行的大部分其他移動電話軟件平臺了。例如,蘋果公司不會讓其他任何人像在iPhone上那樣使用iOS,RIM公司也不會讓任何人使用它的黑莓軟件。微軟公司對想使用它Windows手機軟件的制造商也有收費,並限制不能修改其源代碼。

那麽,每一臺Android手機的體驗是一樣的嗎?

不盡然。雖然軟件內核是一樣的,但是制造商不用付費就可以修改其風格,這樣它們看起來就會是各式各樣。考慮到目前移動電話市場的快節奏,那些改變通常是為了更好地在這款手機與那款手機之間進行區分。他們可以做幾處輕微的改動,這樣主屏幕(手機的主頁面)看起來就與其它人的不同了,當然他們也可以對軟件底層做深層次改動以實現手機上的更大功能差異。

肆意修改Android以適合個別公司市場意圖的這種做法,導致了對谷歌公司官方發布Android版本的分裂,或者版本的「純度」出現分歧。如果他們想使用其高級軟件(比如Gmail應用,或者訪問Android第三方應用市場)的話,谷歌公司有特定的限制要求制造商遵守,其中會包括手機的最小規格以及已經對軟件做了哪些微調。

然而,即便有了那些限制,制造商們也紛紛推出了自己的創意,他們在不同的設備上使Android的整體體驗上保持了較大的差異。例如,拿HTC制造的Android手機來說,可以說它與另一款摩托羅拉制造的手機從外觀上和感覺上有很大差異。專家們並不認為這種「分裂」會是Android的進步,盡管大體的經驗是:制造商做的變更越多,在谷歌公司修改Android核心代碼時他們要推出軟件更新需要的時間就越久。

接下來如何?

盡管制造商們已經體驗過把Android安置在非手機的其它設備上了,谷歌公司的下一步「官方」目標是推向平板電腦。平板電腦有更大的觸摸屏,他們可以在屏幕布局和特性上做更大的差異變化。谷歌公司已經開始分離了一個獨立的Android開發鏈,稱為「蜂窩」,它是專門為平板電腦以及像摩托羅拉,HTC,三星,LG以及其它打算與蘋果iPad一較高下的制造商建立的。我們後續會對其投入更多關註。

文章版權屬於財經日報(Business Times),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你可能也有興趣: